创新劳育模式,培育时代新人 —— 评《创新高校劳育实践模式 推进特色劳动教育落地》
徐伟等三位学者聚焦高校劳动教育,以南京理工大学的“城乡融合发展服务设计”系列实践项目为蓝本,撰写了《创新高校劳育实践模式 推进特色劳动教育落地》一文。虽并非书籍,但其研究成果在高校劳育领域意义非凡。
在新时代,劳动教育对高校立德树人起着关键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为高校劳动教育指明方向。本文写作目的正是探索如何让劳动教育在高校落地生根,主题围绕创新高校劳育实践模式展开。
设计学作为应用型、实践性学科,知行合一、手脑并用至关重要。文章中,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围绕城乡融合发展战略,挖掘校内外资源,营造 “劳育场景”、打造 “特色课程”,构建 “实践平台”“共享场域”“劳动队伍”。学生在设计服务实践中,不仅提升专业能力,更在劳动中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一模式为设计学专业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提供了有效路径,也为其他高校相关专业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了方法借鉴和执行路线。
毋庸置疑,这篇文章为高校劳动教育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创新性地将劳动教育与专业实践紧密结合,为培育适应时代需求的新质设计人才,推动校地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范式,在高校劳育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设计学)成员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设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景德镇陶瓷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校长,二级教授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