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蔚:北欧之旅看设计
“设计,是一个相当热门的话题,但同时又是一个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就全球而言,恐怕很少有政府组织能够像我们一样意思到这一点。”瑞典设计年组委会项目经理安娜.莱加德的这句话突显了瑞典政府对于设计行业的重视程度。早
专题分类/国内/评论/0查看/11082006-02-13 -
深圳叫价无人应 董瑞丰汽车设计所落长三角
一年半以前,董瑞丰在接受深圳乃至全国媒体采访时,为自己、为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估”了一个“价”:“给我一个亿,我将在深圳建立世界一流的汽车设计平台......
专题分类/国内/评论/0查看/14612006-02-13 -
John Maeda:简易 科技 设计--对话北美设计大
约翰·前田(John Maeda),一位数字媒体界传奇性的艺术家与设计师。他擅长将电脑程序的尖端的计算性与艺术的优雅表现作完美的结合,个人作品广受国际大奖的肯定。1966年出生在美国的西雅图,1988年分别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和
专题分类/国际/评论/0查看/16672006-02-09 -
Dr. Mitchel Resnich:在设计中进行终身学习-
Mitchel Resnick博士是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终身幼儿园”项目的领导人。他认为幼儿园是进行有效学习及培养创造力的最佳环境──在幼儿园里,你会不断受到鼓励,可以大胆犯错误,还能得到很多动手的机会。为此,他领导的
专题分类/国际/评论/0查看/9742006-02-09 -
伊利诺理工学院设计学院:全球顶尖设计的摇篮
伊利诺理工学院设计学( Institute of Design,简称 ID) 的前身是 Laszlo Moholy-Nagy 于 1937 年成立的新鲍豪斯学校, 1949 年与伊利诺理工大学 ( IIT) 合并。ID不但是全美最大的具有设计专业研究生教学资格的学校,同
专题分类/国际/评论/0查看/12862006-02-09 -
石井裕:颠覆科技界面设计主流思维-可触媒体-
“我们身处在海边,一边是原子的陆地,另一边是比特的海洋,我们是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双重公民。如何接连好这两个身份,是我们要面对的挑战。我们通往数字世界的窗口被局限于平面矩形的屏幕和像素,或称‘着了色的比特’。当
专题分类/国际/评论/0查看/13212006-02-09 -
Frank Nuovo:多元化与本土化设计--对话北美
创造的核心——说白了,就是一种广义的设计能力。纵观世界知名的顶尖品牌,无不以品牌经验与用户体验的设计能力作为核心竞争力。
专题分类/国际/评论/0查看/12972006-02-09
我们试图通过本专题中与西方大师的对话交流中,了解他们心目中的设计理念。西方设计在 -
IDEO:以洞悉人性为设计主轴--对话北美设计大
设计是个很有趣的字眼。当人家问你是做什么的?我情愿回答我是做工程师的,这样大家就不会再追问你了,但是如果你说你是做“设计”的,我一直避免这样的回答(笑),大家就会追问我说:“那我今天穿着这件衣服的颜色如何?”或者 “
专题分类/国际/评论/0查看/14762006-02-09 -
Frog Design:能创造营收才有资格叫好设计--
设计是很主观的,你喜欢或者不喜欢,这是人们到美术馆时对设计作的评断。但是Frog Design去看的设计是有时间性的,客户是要用这个设计去赚钱的,产品是要在这个时间内完成推出市场,有个预算,有一群目标观众。我们把各种变量放
专题分类/国际/评论/0查看/16252006-02-09 -
Vijay Kumar:提升创新的成功率--对话北美设
首先,公司必须有一套执行创新计划的流程,一套所有人都清楚了解的既定流程。一家公司可以依靠直觉或一小部分人的感觉进行创新,这也没错。但是要想使创新可靠、风险小、计划周密,你就必须保证遵从一套可靠的创新流程。这是
专题分类/国际/评论/0查看/11502006-02-09 -
Donald Norman:新设计学--对话北美设计大师
开始时,你可能还弄不清楚自己会想要哪种播放器,不过正如两位作者所指出的,用苹果平台的话,你不会去一首首试听那些歌曲的。你不会去下载自己从来没听过的音乐,因为苹果公司的这个商业模式让你必须为所下载的每一首歌付钱。
专题分类/国际/评论/0查看/12282006-02-09 -
Kevin Fong:互联网泡沫之后的设计--对话北美
现在对设计的需求比泡沫时期结束后还要强烈?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我们仍然处在一个高度竞争的国际市场环境中,因而设计有着更强的现实意义。《商业周刊》去年11月的一篇文章是关于三星公司及其产品设计团队的,从中可以看出
专题分类/国际/评论/0查看/10742006-02-09 -
Larry Keeley:创新新规则的诞生--对话北美设
另外还有很多关于创新的错误观念,比如认为创新首先要有创造力。一谈到创新,我们就强调不要“墨守成规”,其实这反而会导致极端的低效率。人们在进行创新的时候,几乎都是从天马行空般的集体讨论──所谓“脑筋激荡” ──
专题分类/国际/评论/0查看/13672006-02-09 -
Josephine Green:技术创新与社会革新齐头并
在飞利浦公司,我们的设计部已经用了10年的时间来探索一条如何设想未来及进行创新的新方法。我们认为,未来就是技术和社会的革新,技术虽然至关重要,但它的作用将主要是作为一种推动力来为个人和人类社会增加价值。这意味
专题分类/国际/评论/0查看/12112006-02-09 -
对话北美设计大师专题--James Hackett:复杂
芝加哥设计学院(Institute of Design)告诉人们不一定要用这种方式处理问题。他们把系统分解成不同的部分来认识系统内部的各种关系,由此,你就可以知道系统的哪些方面在创造价值上比其他方面更重要。对此,芝加哥设计学院
专题分类/国际/评论/0查看/11912006-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