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

“意境”与“舒适”之争--浅析中西方椅子在功能设计上的差异

字号+ 作者/录入:3d3d 来源:《中国家具》 2006-05-09 [在线反馈] 我要评论

任何一件家具都是为一定的功能目的而设计制造的,因此功能构成了家具的中心环节,是先导,是推动家具发展的动力。一把椅子区别于一件艺术品的最大特点就是其具有功能性,能够使人可坐可倚。椅子不仅应该具有一定物质功能,同时在人的接触和使用过程中还应满足人们的审美感,引起丰富联想的精神需求。所以椅子既涉及到人体工程学,要考虑人体的舒适程度,同时又不可忽略其精神境界和一种文化内涵。本文主要从功能设计上简要地探讨一下中国传统座椅与西方座椅的差异,阐述中国传统座椅比较注重追求精神境界,而西方追求的是实用功能——舒适性。

浅析中西方椅子在功能设计上的差异rAj大湾区工业设计网

  中国传统座椅注重追求精神境界rAj大湾区工业设计网

  中国古代最早并没有座椅,当时的人们都是采用“席地而坐”——一种跪坐的生活方式,茵席应该算是最早的中国传统座具了。椅子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受到西域胡床的影响才慢慢出现的,到了唐宋时期椅子的基本形制才形成,品类也日益丰富起来。虽然中国古代座椅的出现比西方晚了2000多年,但在中国古代人体工程学很早就开始运用了,如明式椅子靠背的“S”型曲线的创造性设计就注重了人体的尺度。明代匠师根据人体脊柱的侧面在自然状态下呈“S”形,就将椅背做成与脊柱相适的“S”形曲线,并根据人体休息时背部的必要后倾度,按照人体的尺度进行反复斟酌、认真推敲,使之具有近于100度的背倾角。这样的处理使人坐在椅上,后背与椅子靠背有较大的接触面,韧带和肌肉都得到充分的休息,因而产生舒适感,这些说明了中国古代座椅对于使用功能,对于舒适性是有一定的研究。rAj大湾区工业设计网

  但是,明式家具广为流传的更大原因还是在于其蕴涵的淳朴端庄、外柔内刚的文人气质,“简洁、淳朴、厚拙、凝重、雄伟、圆浑、沉穆、铅华、文绮、妍秀、劲挺、柔婉、空灵、玲珑、典雅、清新”,无论是这十六品中的哪一品让我们细细品来,都觉得回味无穷,我想这就是明式匠师独具匠心的用意所在——追求一种文人的精神境界。rAj大湾区工业设计网

  中国传统座椅虽然本意是为了省力和舒服而制作的,但椅子的靠背板和座面绝大多数呈90度,人们只能正襟危坐,在当时完全懂得舒适之快感的中国人看来,姿态端正的美感似乎更重要。在此意义上,传统椅子的精神内涵超过了物质表象,审美价值更甚于功用价值,正是反映了中国人主张的“以理节情,情理结合”,注重行为举止的礼规风范,崇尚稳重端庄、温文尔雅的品行,由此亦可以解释外来的胡床和交椅为何没有能够流传与普及,沙发这样的座具何以未能产生于中国。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人对于精神境界的追求远胜于物质上的享受,只要满足了基本的使用功能,当舒适性与精神内涵相背驰时,宁愿牺牲舒适性,也要追求椅子的意境美。rAj大湾区工业设计网

  西方座椅注重使用功能——舒适性rAj大湾区工业设计网

  西方的椅子在古希腊时期就知道探讨坐姿的舒适感,经过了漫长中世纪的思想禁锢之后,文艺复兴时期更是力求坐感舒服,不断地提高座椅的舒适性。这个时期椅子座面的表面略向下凹,形成曲面,或者座面常用弹性材料包裹,因而当时社会上出现了与家具匠人配合的软包师,如意大利的天鹅绒、法国里昂的绢丝品、西班牙科尔多瓦的皮革和比利时粗毯等,都用于包制软椅,不但舒适,而且装饰效果好。到了巴洛克、洛可可时期,出现的不光是座面被软包的椅子,还有靠背、扶手连成一体与座面都做成软包的安乐椅。在路易十五时期,法国沙龙妇人房间里及卧室内陈放的豪华布面的长椅,应该就是我们当今沙发的雏形。可以这样说,西方的“坐”文化以沙发为代表,表现了西方追求享受的文化理念,因为沙发改变了座背的倾角以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和采用软包使之更随意、更自由、更放松。尤其是近代以来,西方人体工程学诞生以后,对于椅子的设计更是注重坐的舒适性,许多设计师采用一系列实验的方法来测试人体坐姿的舒适感,以设计出更加宜人,更能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工作效率的椅子。rAj大湾区工业设计网

  功能与形式的关系处理上的差异rAj大湾区工业设计网

  需要补充一点的是,家具的精神功能往往需要求助于视觉形式来实现。在西方,审美功能对于形式有较大的依赖性,形式的审美意义是非常大的,因而比例和尺度之类的设计术语反复出现在有关的美学理论著作中,西方的座椅从古至今都非常注重装饰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一点。与中国的功能与形式合一所不同的是,西方常常把功能与形式隔离开,在古代往往出于形式美的考虑而过于强调形式,如优美的天鹅形椅背,其曲颈部分没有功能的合理性,纯粹是为了追求天鹅的优雅形态。它与著名的klismos椅一样,从俯视的平面来看,其下椅脚部分伸出椅座面,当人就座时,如果是从椅侧入座,有时会绊到椅腿。中国的家具则克服了这一缺点,椅子的腿足部分一般不超出其座面的俯视平面,其他家具也常常采用向内收敛的形式,像清式椅的内翻马蹄腿,或采用数次弯曲来达到不超出的目的。中国古代文人也对家具这类器物的形式提出要求,但更多的是要求具有“古”、“雅”、“韵”的精神气质,这种精神功能的要求不纯粹是对形式的要求。明式椅无论在材料、造型、结构还是装饰上,所表达出来的精神功能都是含蓄的、内敛的,散发出一股沁人心脾的文人气质,这就是意境在家具设计中的运用。rAj大湾区工业设计网

  对于功能认识的差异,使得中国古代与西方椅子在功能上的设计有很大的不同。一般而言,西方椅子设计注重人体工程学,在使用上都比较舒适、方便和灵活,但是在内涵上却缺乏人性和情感;而中国古典座椅在使用上虽没有西方椅子来得舒适,但有情感的互动,感觉亲切耐看,更追求精神功能上的境界,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也就造成了中国与西方椅子设计的差异。rAj大湾区工业设计网

  通过以上这番比较,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传统座椅的精神功能是演绎得非常完美,明式椅之所以可以驰名中外,就是因为所表达的意境,所以意境在家具设计中的运用是很重要的。目前,中国家具行业都在倡导开创新中式家具,许多设计师都在做这方面的尝试,但新中式家具是不是就是简单地运用一些传统的造型符号呢?这种简单的形似是不是就是新中式呢?本人认为不是,最重要的是要表达出一种意境,意境的最高境界就是神似而不是形似。明式椅表达的就是一种文人的气质,那我们今天的家具设计是不是也应该把我们当代的文化底蕴融入进去呢?这应该是值得我们今天认真思考的问题。rAj大湾区工业设计网
rAj大湾区工业设计网

       任何一件家具都是为一定的功能目的而设计制造的,因此功能构成了家具的中心环节,是先导,是推动家具发展的动力。一把椅子区别于一件艺术品的最大特点就是其具有功能性,能够使人可坐可倚。椅子不仅应该具有一定物质功能,同时在人的接触和使用过程中还应满足人们的审美感,引起丰富联想的精神需求。所以椅子既涉及到人体工程学,要考虑人体的舒适程度,同时又不可忽略其精神境界和一种文化内涵。本文主要从功能设计上简要地探讨一下中国传统座椅与西方座椅的差异,阐述中国传统座椅比较注重追求精神境界,而西方追求的是实用功能——舒适性。rAj大湾区工业设计网

  文  /  钟玲

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